-
32学苑
扫码下载app随时开始学习
iphone&android
-

- 亚博188网站-亚博游戏app
-
- 公务员 >
- 事业单位 >
- 教师系统 >
- 医疗系统 >
- 社区国企 >
- 金融银行 >
-
- 公务员 >
- 事业单位 >
- 教师系统 >
- 医疗系统 >
- 社区国企 >
- 金融银行 >
- 关于展鸿
32学苑
扫码下载app随时开始学习
iphone&android
2023-02-2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考试咨询】全国公考交流群(日更课):825845872|微信公众号:展鸿教育|官老师:18969902976
中国少数民族戏剧是指中国各少数民族特有的戏剧,主要有藏剧、白剧、壮剧、侗剧、傣剧、苗剧、彝剧、布依戏、毛南戏等。今天,展鸿教育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下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吧!
1.藏剧
藏族戏曲剧种,流行于西藏,用藏语演唱。过去多在广场演出,有戴面具和化妆两种演法。一般认为产生于14世纪,成熟于17世纪。演出分“顿”“雄”“扎西”三部分,连台演出,穿插歌舞。唱时有帮腔,伴奏主要用皮鼓、铜钹等。曲调有20多种,大致可归为达仁、教鲁、达通、当罗四类。舞蹈分顿达、切冷、恰白、格切、德东、波尔钦六种节拍和动作。传统剧目以《文成公主》《诺桑王子》《朗萨姑娘》《卓娃桑姆》等较著名。
2.白剧
原名“吹吹腔”,白族戏曲剧种,流行于云南省西部的云龙、洱源、鹤庆、大理等县的白族居住地区。清乾隆年间已有演出,光绪年间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吸收“大本曲”一些曲调后,始改用今名。有严格的角色行当和程式化的动作。语言一般是一半汉语一半白语。有50多种唱腔,唱词多采用白族民歌的“山花体”。伴奏主要用唢呐、鼓、钹、锣等。脸谱丰富且有特色。剧目有《血汗衫》《牟伽陀开辟鹤庆》等。
3.壮剧
壮族戏曲剧种,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和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富宁、广南一带。清同治、光绪年间已有演出。有“师公戏”“隆林壮剧”“田林壮剧”“德保壮剧”“云南富宁壮剧”(土戏)“广南壮剧”(沙剧)等。以其语言、音乐唱腔和流行区域不同,一般又分为北路壮剧和南路壮剧两种。北路的主要唱腔有“正调”“平调”。传统剧目有《卜牙》《文龙与肖民》《侬智高》等。南路的主要唱腔有“平板”“采花调”“马隘调”。主要剧目有《解白》《百鸟衣》等。云南的壮剧与北路壮剧大致相同。
4.侗剧
侗族戏曲剧种,流行于贵州、广西、湖南侗族居住地区。系由侗族民间说唱艺术“嘎锦”和“摆古”于清嘉庆、道光年间逐渐采用舞台演唱形式发展而成。传统剧目取材于侗族、汉族民间故事。曲调有“平调”“哭板”“仙腔”等。主要伴奏乐器有二胡、铃、锣、钹、鼓、琵琶和牛腿琴。剧目以《珠郎娘媄》较著名。
5.傣剧
傣族戏曲剧种,流行于云南德宏、保山、临沧等傣族聚居地区。一般认为形成于清嘉庆、道光年间,渊源于傣族民歌和“双白马”等民间歌舞。腔调基本为徽调式和羽调式。伴奏主要用二胡、象脚鼓、葫芦笙等。主要剧目有《千瓣莲花》《红莲宝》等。
6.苗剧
苗族戏曲剧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形成于湖南西部的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以苗族民歌“高腔”、“平腔”和巫师音乐为主要唱腔。表演采用一些苗族武术、巫师舞蹈及苗族鼓舞的步法。伴奏偶用木叶、笛子或唢呐。剧目有《谎江山》、《团结灭妖》、《龙宫三姐》等。
7.彝剧
彝族戏曲剧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形成于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大姚县。主要腔调有梅葛调、马莫喏、多西调等,并吸收了彝族民间的生活小调、舞曲和乐曲。伴奏主要用芦笙、笛子、唢呐和月琴。剧目以《半夜羊叫》《曼嫫与玛若》较有名。
8.布依戏
布依族戏曲剧种,流行于贵州兴义布依族居住区。清同治、光绪年间形成。曲调有长调、官扮调、二黄、二六等。乐器有尖子胡琴、朴子胡琴、短箫,兼用大锣、大钹等。剧目多取材于汉族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
9.毛南戏
毛南族戏曲剧种,流行于广西境内毛南族居住区。相传有百余年历史。表演时载歌载舞,有简单的行当划分。唱腔分腔、板、调三类,大部分来自民歌。伴奏乐器有蜂鼓、大鼓、小鼓、铜鼓、铙和钹。主要剧目有《鲁班仙》《莫一大王》《谭三娘》等。
此外,在新疆地区有用维吾尔语言演唱的歌剧和穿插民族歌舞的话剧。在内蒙古地区有用蒙古语演唱的“二人台”、话剧、歌剧以及蒙古族舞剧。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