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学苑

    扫码下载app随时开始学习

    iphone&android

当前位置:

2019上半年浙江省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应用能力》真题 -亚博188网站

2021-04-2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考试咨询】浙江事业单位考试交流群:537038516 |微信公众号: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在线|


  2019上半年浙江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应用能力》真题

一、给定材料

材料1

“眼看别人家的孩子都有娃啦,可我儿子今年都33岁了,至今仍是单身,把我和他妈头发都急白啦,但无论我们怎么劝说,他就是不听。”一提起儿子的婚事,老李就满面愁云。老李和妻子从不干涉儿子谈对象,但无法接受的是,儿子只谈对象却迟迟不结婚。面对父母的担忧和劝说,儿子总以“还没做好结婚的心理准备”做借口,被逼急了就直接说:“以后我的事你们不要乱掺和了。”说得老李和妻子哑口无言,倍感伤心。“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原本是人之常情,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一些80后90后的年轻人迟迟不愿谈婚论嫁步入婚姻殿堂,成为“懒婚”“不婚”一族。

2018年8月,民政部发布的《2017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全国各级民政部门和婚姻登记机构共依法办理结婚登记1063.1万对,比上年下降7.0%,2017年依法办理离婚手续的共有437.4万对,比上年增长5.2%。民政部公布的2018年第一季度全国的结婚人数301.7万对,同比下降5.7%。有专家分析指出,如果与5年前同期结婚人数的高位428.2万对相比,2018年一季度已经下降了29.54%。据某国家权威报刊统计,从1987年到2017年,离婚率由0.55‰上涨至3.2‰。


材料2

相关数字显示,1996年的中国人口出生率为16.98‰,相比1987年的23.33‰,已经下降了约6个点。如果按照22岁年龄看,相当于1996年出生的人进入到可以结婚的阶段。但是当时人口出生率在快速下降,这意味着后续几年达到结婚年龄阶段的人会迅速减少。从这一角度说,如今结婚人数下降也在情理之中。同时,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年轻人受教育的年限增加,结婚年龄推后现象普遍。值得注意的是,代际间婚育观发生了很大改变。对于很多“80后”“90后”而言,晚婚现象越来越常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基本不用再为温饱问题而担忧,更多的是追求更好的生活。结婚的代价也随之更上一层楼,父母这代人的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几斤大米就可以娶到自己心爱的人。而现在结婚不仅要承担高额的彩礼钱,还要有房子跟车子。只有有了物质基础,未来的生活才能有保障。试想一个刚从大学毕业的学生,已经到了适婚年龄,可谁又愿意跟这样一个一无所有的人结婚呢?尤其是现在孩子教育成本居高不下,从孩子出生到上大学,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甚至高达200万元以上,这还没有算上孩子的奶粉和尿不湿钱。

近些年,离婚率居高不下,高离婚率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婚姻不幸福,那还结婚干嘛?很多年轻人因此对婚姻充满恐慌,总是担心自己未来婚姻不幸福,与其在不幸福的婚姻里挣扎,还不如不结婚,可能这样更幸福。

“如果我结婚了,我的罪名那就多了去了:比如,不生孩子,不孝敬公婆,不够勤快,浪费败家。而自己一个人吃吃喝喝没有家庭的牵绊,想一个人去遍世界各地,流浪千山万水,有趣的单身胜过将就的爱情。”这是一名女网友所发的引起广泛共鸣的微博。现在的婚姻对于女性同胞来说,确实少了很多安全感,一个女人结婚后,家里就会催生,生完孩子一般情况下需要3年左右才会再回到工作岗位,而这个时候基本与社会脱节,一切从头再来!另一方面正因为婚姻给不了女性安全感,很多女性选择努力地工作。有了较强的经济能力,靠自己的能力去获得一切,久了发现自己单身一样可以过得很精彩!懒婚、不婚的人就越来越多了。

材料3

以下是几名懒婚、不婚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的发言。

a:婚姻应该是让双方变得更好,而不是变成双方的负担。越来越多的人觉得婚姻不再是必需品了。现在,我也有同感,不结婚我也能接受。二十几的时候,我也觉得人得结婚啊!可是现在,对于婚姻思考多了,恐惧感却也多了。最怕的是家庭生活、孩子教育的责任和压力。我自己在家就是一个独生子,全部生活都是由父母照顾的,我自己还是一个小孩子,自己都没活明白,怎么教育下一代?还有,如果嫁给一个人,可能会把自己的生活水平拉低好几个层次。经济上面的压力会有,结婚以后就是两个人啦,所有事情都得从家庭的角度考虑安排。我身边的朋友结婚后都不像婚前那样随心所欲了。真的不划算!不结婚,那就自由多了,不用考虑别人。

b:在我心中,恋爱,就是在懵懂的时候遇到一个人,产生好感,然后有连结,在彼此生命里留下一些印记,这是对另外一个生命的探索,让另一个人融入到自己的生活轨迹中,充满了青春的灿烂、生命的美好。不过,大概是受媒体和网络影响,我一直觉得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结婚之后,或许会更像是朋友之间处久了之后,发现彼此“也就那样”。所以我对婚恋没有特别的冲动。其实,我上大学的时候有很多关系不错的异性朋友,但从来没有谈过一场恋爱。经常有人把我和某个女生说成是一对,其实我们只是比较“铁”。不过等到工作了,就基本没时间考虑谈恋爱了。我到现在,还没遇到合适的人。生活不易,能有个人一起分担一下,彼此聊聊还是很好的。但你知道,男生在婚姻中要承担更多物质方面的责任,我还没做好准备。

c:我跟女朋友相识7年多,不过,我们还没有计划结婚。很多人都把婚姻看成是爱情修成的正果。但我觉得,婚姻不仅不能为爱情提供保障,还会让爱情变得物质、不再单纯,还可能加重爱情的负担。所以,我宁愿给爱情减负,也不想结婚。我不是排斥结婚,只是不太看重,懒得结婚。我不太看重一纸婚书,更重视爱情的质量和感受,我对亲密关系的期待是彼此在爱情里不断学习、分享新东西,让爱情不断生长,保持活力。用结婚证把两个人绑起来,我只能说挺没劲的。

材料4

德国城市公共交通与自来水、电力、燃气等一样,同属社会公益性事业,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地方政府的基本职责。城市公共交通经营主体的选择都必须严格按照市场化的招标流程,中标的公共交通企业按照合同为本市或几个联盟城市提供相应数量和品质的公共交通服务。政府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保证城市公共交通市场的适度竞争,不断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与水平。

在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管理方面,德国的公共交通行业协会发挥着重要作用,各级政府之间、政府与公共交通企业之间、公共交通企业之间诸多事宜都需通过协会予以沟通和协调,绝大部分协会受政府委托承担着城市公共交通标准制定、规划咨询、决策支持、生产营销、财务核算、票制票价协调统一等方面的职能,甚至部分协会直接负责管理本地城市公共交通日常性事务。目前,德国各类交通运输协会超过1200家,各州及诸多城镇都拥有自己的公共交通协会。

德国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与发展坚持“需求主导、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将运输需求作为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布局等的基本出发点,对运输需求特别是客流的结构特征、流量流向等予以全面、系统、科学、准确地分析与预测,通过扎实的前期基础性工作,为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交通资源配置、交通方式选择等方面,并不盲目地追求高标准、大规模,而是以舒适、高效、便捷为核心,将以人为本的“零距离换乘”理念体现在各个细微之处。

为使多种交通方式之间有便捷的换乘空间,德国综合交通枢纽多为开放式,不设检票口,通过清晰、简明的指示牌帮助乘客实现便捷的立体换乘。在规划站址选择上,枢纽多地处城市中心的繁华地段,如柏林火车总站靠近市政大厅和勃兰登堡门,科隆火车站紧邻科隆大教堂等,不少城市的商业设施布局均以综合交通枢纽为中心,其商业区的规划设计、功能布局与综合交通枢纽衔接,极大地便利了旅客与城市的交流与联系。除立体式综合交通枢纽外,德国普通换乘式枢纽遍布城市各个角落,功能完善,高效安全,指示清晰,换乘便捷。普通换乘式枢纽不仅实现了公共交通层面轨道交通与公交汽车等的一站式换乘,而且还可以实现公共交通与自行车、公共交通与私家车的便捷换乘。特别是与自行车的充分衔接,有效解决了城市公共交通“最后1公里”问题。

德国轨道交通一般使用宽体车辆,乘客可以携带自行车乘车,极大方便了乘客的出行;公交站点配有手推行李车供乘客使用;使用低底盘有轨电车、低底盘公交汽车等运输装备,方便乘客上下车;各种公共交通车辆都安装了为残疾人服务的专用设施设备;等等。同时,通过加大公共交通基础设施供给力度、扩大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覆盖面、加强一体化衔接配套、设立公交专用线、给予公交车辆优先通行信号、提高私家车停车收费标准、对私家车征收高额汽油税等手段,大力扶持公共交通发展;通过提升公共交通服务品质,吸引社会大众主动选择公共交通方式出行,提高公共交通的市场份额。


材料5

美国长期来实行低密度扩散的土地使用政策,市民的出行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私人汽车,导致道路越修越堵,因此必须改变土地使用与交通规划的思路,提倡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简称tod)。tod的规划原则是在中心城外围,沿快速公交或轨道交通线的站点发展新的社区或次中心城。人们可以利用公共交通到达中心城及其他社区。次中心城或tod社区具有居住、工作、商业、娱乐、公共空间等多种功能,居民通过步行或公共交通便能解决出行的需求。tod模式重视土地使用与公共交通的协调发展,以充分发挥资源节约的效益,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为了鼓励tod计划的推广,美国政府对申请联邦政府资助的交通项目,如果结合tod计划的话,在评估时优先考虑。

美国法律要求公共交通车辆也要能为残疾人服务,可以让坐轮椅的残疾人乘车。为此,公共汽车的设计要使公共汽车在停站时能降低车门入口,或伸出一个斜坡,或加装专门的举升装置,在车厢内安排轮椅的空间。另一种为残疾人服务的方式是准公共交通,也就是按需供应的公共交通服务。开始时,公共交通企业要求残疾人出行要提前24小时预约。残疾人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认为24小时预约是不合理的,也是不能接受的。事实上,准公共交通后来已发展成为面向所有乘客的一种公共交通服务方式,残疾人与普通人一样享受同等的待遇。

  • 1
  •  
  • 2
  •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立即咨询

预约可免费观看直播

免费网课

面授班级


网站地图